中心动态
中心动态
【中心科普】破伤风: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
发布时间:2024-02-28 10:44 点击数:

“医生!医生!我的手被生锈的铁片划破,伤口很深啊!流了好多血啊!快帮我包扎下!”一位工人大叔急忙问。



“医生,我昨晚在家里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指皮破了,昨天伤口冲了水,也消毒了,没流血,今天我要打破伤风吗?”一位阿姨很紧张的询问看诊医生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都可能面临小到切菜伤手,大到工作中不慎受伤的情况。这些伤口虽小,却可能成为破伤风入侵的途径。

什么是破伤风?

破伤风,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,可通过芽孢进入人体,释放出强烈的毒素,引发肌肉痉挛等严重症状。这种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,如土壤、动物粪便等,特别是在缺氧条件下,更易于生长繁殖。



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性革兰氏阳性杆菌,具有顽强的生命力,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,在100℃的高温条件下持续1小时才能被完全破坏。破伤风杆菌无侵袭力,不侵入血循环,仅在局部组织内生长繁殖。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元凶是破伤风痉挛毒素,这种毒素随破伤风杆菌自溶而释放,是已知的毒力最强的毒素之一,人体致死量小于1μg,主要侵犯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。

感染破伤风后有什么临床表现?

破伤风的潜伏期较短,一般为3-21天,多数在10天左右,潜伏期越短,患者预后越差。破伤风临床表现分为全身型破伤风、局部型破伤风、头部型破伤风,其中全身型破伤风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类型。其典型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、张口困难、苦笑面容,以致牙关紧闭,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部僵硬、吞咽困难、上呼吸道梗阻。痉挛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,上述发作可因轻微刺激而诱发(如声、光、接触等)。

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感染破伤风呢?

缺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繁殖的温床,以下情况特别容易导致破伤风感染:

1.伤口特征:伤口外口较小、创口较深、创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堵塞,以及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。

2.受伤方式:被有异物污染的尖锐物质刺伤或扎伤,导致出血,伤口又深又细,形成了适合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。

3.常见伤口来源:铁钉、铁丝扎伤或铁器刀具割伤最为常见。其次,泥土、粪便、痰液污染的伤口,以及草木、竹子、树枝、玻璃等割伤也较易感染。

其他高风险情况:跌倒、车祸、重物砸落引起的外伤等情况也容易导致破伤风感染。

破伤风针怎么选?



破伤风抗毒素(TAT)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(TIG)都是用于预防或治疗破伤风的药物,但它们有一些区别:

TAT(破伤风抗毒素)是一种抗毒素,含有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。它用于治疗破伤风感染或怀疑感染的个体,以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。TAT的效果较快,但持续时间较短,通常为24天。TAT使用过程中要做皮试,若出现过敏反应,就不能直接注射,必要时需进行脱敏注射。

TIG(破伤风免疫球蛋白)也是一种含有抗体的制剂,用于提供即时的 passively acquired immunity(被动获得的免疫力)。与TAT类似,TIG也用于治疗破伤风感染或怀疑感染的个体,其作用是中和破伤风毒素。不同之处在于TIG的效果持续时间较长,通常为23周。TIG一般不存在过敏反应,所以当TAT出现过敏时候,可以选择TIG

外伤后只有24小时之内注射才有效?

很多病人急呼呼的来医院说:快帮我打破伤风针,快超过24小时了,要来不及了!社会上的确有这一种说法,由于对破伤风的认识不足,多数医务人员告诉患者应该在外伤后24小时内接受免疫预防,否则无效而实际上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321,根据其发病机制,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均能起到预防作用;即使发病,症状也应该较轻。因此,不应把24小时作为可否接受免疫预防的时间界限。但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,且早越好,但只要未发病,伤后应用均应视为有预防作用。

最后,外伤及动物致伤后破伤风的正确预防十分重要,平时生活中,一旦有外伤或动物咬伤,均不可忽视,一定要重视每一个小伤口的处置,规范治疗,呵护自己的健康


注:本文相关文字、图片来源于网络


一审:郑玉华

二审:何武兵、詹欣欣

三审:郑晓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