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教育
公路交通事故损伤急救措施
发布时间:2008-08-21 11:16 点击数:

1.    现场救护和意义

现场救护主要是检查了解伤情,并采用正确的现场救护方法和技术,作必要的处理,然后及时将伤员运往医院抢救,以求降低伤情,减少死亡。目前,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工作还比较落后,发生在公路上的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人体损伤得不到及时救护,许多伤员不能乘救护车送至医院。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场救护水平低。

2.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:

道路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现场救护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人体损伤程度,避免—些致命伤的伤员,因抢救迟缓而丧失生命。现场救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:在判明伤情前提下,先抢救重伤员,后护理一般伤员;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,后处理一般损伤;在不加重可能是隐蔽性创伤的条件下,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伤员的翻动和搬运。

3.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

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的工作内容和基本步骤如下:

(1)迅速将伤员从危险环境中解救出来,尽快脱离险境,避免继续加重、加大人体损伤。如伤者压于车轮下或物体下,在抢救时绝对不能拉拽伤者的肢体,以防损害伤者的神经或血管。需移动车、物时可用人推,避免驱车不慎造成伤者二次受伤。

(2)判明伤情和真死假死。按照急救要求,采取正确的止血、固定、包扎、心肺复苏等现场紧急处理。应首先控制和制止大出血和疏通呼吸道,这是保护伤员生命的首要环节。固定伤肢体是减轻疼痛、避免骨折损伤血管、神经,防止伤情加重的重要环节。切记不可放弃对假死者的抢救。

(3)迅速与医院、急救机构(120、“999)联系,请专业人员参加现场救护,提高救护效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(4)拦截车辆,将伤员送往距离近,具有急救条件的医院和救护中心。先送危重伤员,后送轻伤员。

4.基本生命支持与现场处理

1).保持呼吸通畅  上呼吸道梗阻是严重创伤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昏迷伤员中,梗阻原因以舌根后坠及异物、血块或呕吐物堵塞最为常见,清醒伤员则因咽喉部损伤或水肿所致。现场处理时应迅速清除口腔异物,方法是将伤员置于仰卧位,头放低并偏向一侧,也可将伤员侧卧位,然后用手指或吸引器迅速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异物、血液或呕吐物。紧急时应用手提起或托起下颌,防止因舌后坠而导致上呼吸道梗阻。对有严重通气障碍或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。

        

2).控制失血  持续性出血具有很大危险性,特别是内出血较为隐蔽,容易漏诊。控制外出血比较容易,用手指、手掌或敷料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是最有效的方法,几乎所有的外出血均可止住,然后用敷料和绷带加压包扎。使用止血带时,须有明显标志,并写明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,使止血带及时间标记完全暴露在医务人员的视线内,必要时可写在伤员的前额上,严禁在止血带外面包裹任何物品。使用夹板将骨折固定可以减少对血管的继发损伤和出血。对怀疑有内出血的伤员应根据脉搏、血压状态果断处理,及时手术切开止血。

常用的方法有指压止血法、加压包扎止血法、加垫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4种。   

    1.指压止血法:适用于头部、颈部以及四肢较大动脉干出血的临时止血。即用手指或手掌在受伤部位的近心端,把较大的动脉干压于骨骼上。待血止住后,应立即换用其它的止血法。

(1)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;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的出血。用拇指或食指在患侧或两侧耳朵的前方、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,用力压迫动脉即可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由于头顶部的血液来自前、后、左、右诸多血管,且这些血管的分支之间有广泛的吻合,因此压迫一侧甚至两侧的颞浅动脉往往没能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,故头顶部外伤出血常用消毒纱布在伤口处直接加压止 血。

(2)面动脉指压止血法。适用于面部的出血。在下颌骨下缘的中后部、咬肌的前缘附近摸到该动脉搏动后,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3)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:适用于头部和颈部的大出血。把拇指或其它4指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,在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,用力将该动脉向后压于第6颈椎横突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必须强调的是,压迫颈总动脉有很大的危险性,因为它的受压常伴随脑的供血不足,严重者可引起昏迷乃至死亡。因此,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必须慎用,决不可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。

(4)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法:适用于腋窝、肩部和上肢的出血。把拇指置于锁骨上窝内的动脉搏动处,其它4指放在颈后。将拇指压向下、内、后方,也就是将锁骨下动脉压向第l肋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5)肱动脉指压止血法:适用于上臂下段、前臂和手的出血。将拇指或其余4指置于上臂上1/3段、肱二头肌的内侧,触模到动脉搏动后将动脉向外压于肱骨上。

6)股动脉指压止血法:适用于大腿、小腿和足部的止血。将两手的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,并使劲将股动脉向后压于耻骨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2.加压包扎止血法:适用于小动脉、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出血。即采用棉花团或其它代用品折成垫子,放置于覆盖创面的消毒纱布的表面,随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起来。如伤处伴有骨折,则须另加夹板固定;如伤处有碎骨存在,则不宜采用此法。

    3.加垫屈肢止血法:适用于四肢动脉外伤的临时止血。即采用棉花团、纱布垫或其它的代用品放在腋窝、肘窝或奈窝等部位,或股动脉的搏动点,而后屈曲相应的肢体,并把患肢固定于躯体或健肢。若伴有骨折或伴关节受伤者,不宜用此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1)肘部或上臂下部出血的加垫屈肢止血法:即是在患侧的腋窝加纱布垫、棉花团或毛巾等代用品,用三角巾把患肢固定于患者自己的躯干上,同时屈曲患侧的肘关节,使手心置于胸前。它是通过压迫患侧上臂上13处的肱动脉,以达到止血的目的。

(2)前臂或小腿出血的加垫屈肢止血法: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,选择在相应的肘窝或奈窝放置纱布垫;棉花团或毛巾,并屈曲肘关节或膝关节,随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肢体按图示包缠固定。它是通过压迫肱动脉及其分支,或动脉及其分支,以达到止血的目的。

(3)膝部或大腿出血的屈肢加垫止血法:在患侧大腿前面上部股动脉搏动点,加垫后屈髋关节和膝关节,并用三角巾或绷带按图示将患侧下肢紧紧地固定在患者的躯干。此法是通过压迫股动脉而止血的。

4.止血带止血法:适用于四肢动脉外伤出血的临时止血。先在伤口的上方、欲缚止血带的部位用纱布、棉花或衣服垫好,而后用左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夹持橡皮管止血带的头端,用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缠绕肢体两圈,并将该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间、拉回固定。

     

如果现场没有橡皮管止血带,可用就便器材以绞紧止血法替代 之,见图210。即将绷带或纱布卷放置于伤口上方、动脉压迫点的表面,随后绷带绕肢体、打结,并在结下穿1短棒,旋转此棒使绷带绞紧直到不再流血为止,而后把短棒固定在肢体上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使用止血带应注意的事项:

    (1)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上方。上肢出血时,止血带应缚在上臂的上l3处,切不可缚在中13,以免损伤斜行于上臂后面中部的桡神经,导致上肢背侧肌肉的运动障碍和皮肤的感觉障碍。下肢的止血带应缚在大腿中、下13交界处附近,因为这个部位的血管较邻近于骨骼,所以较易于达到止血的目的。

    (2)止血带不可直接接触皮肤,其间必须垫以衣服、三角巾或毛巾等,垫物应平整、不可皱褶。

(3)止血带缚的松紧要适度。缚的过紧会引起皮肤和神经的损伤;缚的过松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,有时由于缚的不够紧,未能阻断动脉的血流,而破损的静脉的近心端受压使血出的更多。

    (4)在缚止血带的附近应有明显的标志,标志上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。 

    (5)上止血带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-3小时(寒冷季节可延长到45小时),且每隔40分钟松解1次,每次历时12分钟。这是为了使受缚远侧的组织暂时恢复血液供应,不致于因长期缺血而坏死,也不至于因松解时间太长而失血过多。松解动作要轻、慢,松解时或松解后如有出血,可用指压法临时止血。松解后再上止血带时,应缚在较高位的平面。

    (6)如果出血停止,可改用加压包扎止血法,但仍应把止血带留置原处,并密切观察,再出血时立即缚上。

3).使用抗休克裤  抗休克裤是在事故现场抢救失血性休克,同时固定骨盆及下肢骨折的有效工具。当抗休克裤充气以后,将两下肢和盆腔部分的血液压到横膈以上,增加心、肺、脑等生命器官的血供,并纠正休克。曾有人报告,使用抗休克裤相当于快速自体输血600800ml。同时,可减少骨盆骨折、股骨骨折或腹腔内出血,保持骨盆、髋部及股骨骨折的稳定。

    抗休克裤对大量失血及失血性休克伤员均适用,特别是伴有骨盆骨折、盆腔及腹内出血、下肢骨折者更为适用。但有肺水肿、妊娠、心肌损害及严重颅脑损伤的伤员应禁止使用。抗休克裤解脱时不能放气过快,否则,可发生血压突然下降等危险合并症。

4).头颅损伤  伤员的意识状态是判断颅脑损伤的关键,如发现伤员进行性昏迷加重,须立即送往能处理颅内伤的医院进行治疗,不得在现场延迟。由于脑外伤后易发生水肿,故勿输液过多,应限制在维持正常需要的水平。

5).胸部损伤  胸部损伤的处理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均有重要影响。连枷胸的现场处理主要是固定胸廓,减少反常呼吸。开放气胸伤员立即用消毒敷料堵塞、封闭伤员。张力性气胸伤员常有明显缺氧及呼吸窘迫症状,须立即用粗针头减压。诊断有血胸和心脏压塞的伤员应火速后送,在现场一般不做处理。

6).妥善固定  有效的固定对减轻疼痛、防止继发性损伤有重要意义。特别是对怀疑有颈椎损伤的伤员,应以颈托进行严格固定,小心地将伤员平移或翻滚,使伤员仰卧在脊柱板上,用沙袋分别置于头两侧以固定头部,胸、骨盆及双下肢均用宽布带固定在脊柱板上,防止任何颈部旋转、侧弯、过伸或过屈活动。转运过程中继续观察脊髓损伤的合并症,如呼吸障碍和神经源性休克。肢体固定应包括骨折上、下两个关节,在固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。

  

      

7.搬运方法:

  1.徒手搬运:

a.单人搬运:由一个人进行搬运。常见的有扶持法、抱持法、背法。

b.双人搬运法:椅托式、轿杠式、拉车式、椅式搬运法、平卧托运法

     

c.三人或四人搬运法:多用于脊柱脊髓损伤病人。

  

     

2.器械搬运法: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,同时要注意保暖。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,也可以采用椅子、门板、毯子、衣服、大衣、绳子、竹竿、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。

      

8)、运送伤员

运送伤员是现场救护的重要环节,包括将伤员搬运到运送的车辆上和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,做好运送途中的护理。

担架是较好的急救搬运工具,既方便又实用省力,伤员躺在或趴在担架上也较舒服。在使用担架时,两个救护人员,把伤员抬起,轻轻抬到或翻转到担架上。脊椎骨折的伤员不能用普通的软挡架搬运,需用木板担架。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头、胸、骨盆和腿,动作一致地将伤员托起,平放在担架上或将伤员平滚到挡架上。严禁一人抱肩一人抱腿的方法,以免造成脊柱扭转、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。

    现场抢救没有条件时,给急救机构(120"、“999)打电话由救护车护送伤员最为适宜。但目前大多数交通事故伤员需要靠拦截过往车辆运送到医疗单位。在拦截车辆的问题上,普遍地错误认为汽车越高级越好的倾向,觉得小客车稳定舒适。其实,最理想的护送工具是大、中型卡车,因为它能使伤员平卧其间;小客车虽然有软坐椅,然而长宽不足,伤员只能以被动屈曲姿势蜷缩在座椅上,反而容易加重伤情。

    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,不要在未判明情况下,急于将伤员转送医院,因为没有查清伤情和受伤部位,特别是一些隐蔽性损伤没有被发现,就会在忙乱的搬运中加重伤情,甚至使伤员在装运中丧生。

运送途中,护送人员应对伤员随时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,因车祸致伤往往并非单一伤,可能是多发伤,或有些伤的症状互相掩盖,因此不能只顾明显伤,而忽略其他致命伤。如只顾头部伤,忽视下肢横断骨折伤及动脉血管大出血,可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。如果现场距大医院较远,不要为寻求治疗医术较强的大医院而延误护送伤者,失去抢救机会,而可将伤者护送到离现场较近的区县医院,以便施行抢救措施,如因抢救工作需要,接诊医院均会邀请专科大医院大夫或及时转院救治。

伤员后送禁忌症 制定伤员后送禁忌症的标准,目的是减少伤员后送时的死亡,降低伤残和死亡率,提高治愈率。因此,伤员后送必须以伤员的伤情稳定和途中保证无意外发生为前提。以下是伤员禁忌后送的标准:
  ①继续出血者,或经现场止血仍不彻底,休克未得到纠正或途中可能发生休克者;
  ②四肢骨折未经固定,或虽经固定,但固定肢体未梢血液循环不良者;
  ③颅脑伤伴深昏迷,或因颅内血肿、脑水肿等使烦内压增加,有发生脑疝可能者;
  ④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,且伴高热和呼吸功能障碍,尚未经适当急救而途中可能会伤病情恶化死亡者;
  ⑤呼吸道梗阻,已造成极度呼吸困难或窒息而尚未解除者;
  ⑥胸部伤伴大量血气胸,胸腔内继续出血或漏气,伤情继续恶化者;或开放性气胸伤口未封闭包扎,或因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力未解除者;
  ⑦伤病员的伤病情严重,途中无医疗监护或未与接收医院联系者。